編者按
  今天是“國際家庭日”。每個家庭對幸福有各自具體的詮釋,人生每個階段對幸福也有不同的感悟,但“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”。解碼我們身邊的一個個家庭的幸福密碼,我們發現了不少共同點,比如尊重、和諧、包容、關愛等等。今天我們要認識兩個家庭,儘管普通卻很溫馨,既因襲傳統又充滿時代精神,體現了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。
  曾成偉一家
  幸福密碼:
  和之愛
  幸福感悟:
  幸福家庭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諧。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,但我們都很享受家庭的樂趣——父親曾成偉
  夫妻應該互相擔當,互相體諒,在關鍵的時刻總能達成默契——母親何蓉
  正是家庭的溫馨,成為了我前進的動力——兒子曾河
  琴瑟風雅
  三口之家
  特寫:曾成偉一家喜歡上了一種簡單的生活,彈彈琴、教教學生、再斫點琴,這三件事基本構成了家庭的全部,也成為了這個普通且溫馨的家庭最大的幸福源泉。
 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幸福美滿、其樂融融的普通三口之家——父親曾成偉今年58歲,是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副教授;母親何蓉53歲,是一名退休公務員;兒子曾河26歲,是四川音樂學院的研究生。
  彈琴是曾成偉一家人的共同愛好。閑來之時,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,在琴聲中共享天倫之樂。
  這個家庭最引以為豪的,是一家人和和美美,平安幸福。曾成偉說,這是最大的福氣。“家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諧。一輩子就這麼平平淡淡地走過來,現在兒子也長大了,我們一家人都很享受。”
  和諧,這就是這個三口之家的幸福密碼。
  和睦家風有傳承
  父親曾成偉是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。出生於文藝世家的他,不僅把蜀派古琴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、發揚光大,而家庭和睦,其樂融融更讓他引以為傲。“我的家庭夫妻和睦、尊老愛幼、子女成才。”在古琴的錚鳴聲中,曾成偉一家用心彈奏出令人艷羡的幸福琴瑟人生。
  曾成偉15歲那年師從外祖父張孔山研習古琴,就此走進了古琴世界。年少的曾成偉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彈琴,他是家中老大,還要幫著母親帶兩個弟弟,為了趕在家務之前完成每日“功課”,他每天六點就起床晨練,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,持續至今。
  在外祖父的指點下,曾成偉逐漸領會琴學的精髓,體會到彈琴的樂趣,並立志要把這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古琴文化傳承下來。家傳琴學,曾成偉從外祖父那裡學到的,不僅是技藝,還有對幸福家庭的理解。
  “從我記事起,外祖父在家和外祖母就從來沒有吵過嘴、紅過臉。一家人家庭和睦,其樂融融。那時外祖父家實行‘AA制’,每天晚飯後,外祖父、外祖母、姨媽三人就坐在燈下‘算賬’,今天買肉、買菜花了好多錢,誰出的,大家要把錢給誰。在歡笑聲中,一家人度過祥和、快樂的一天。”這種和諧相處的家庭生活,讓曾成偉記憶深刻。對他而言,外祖父不僅是血脈上的親人、學習上的良師,更是家庭生活中的導師,這種人格上的完整影響,在他的性格、處事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刻下深深的印記。
  和諧夫妻有默契
  30年前,曾成偉認識了妻子何蓉。兩人雖是經傳統的“介紹”方式認識,但婚後夫妻感情融洽,是別人眼中的模範夫妻。
  結婚初期,小夫妻年輕氣盛,難免出現分歧。“記得有次兩人意見不統一,大家互不理睬,在家也不說話。這樣過了一天,自己也覺得好笑,家就這麼大,你不理我、我不睬你的,還像什麼家?”於是,曾成偉主動招呼妻子,有了臺階下,妻子何蓉也不擺臉色給他看了。從此,再遇到類似的事情,曾成偉都會主動和妻子交流,兩人互相交換意見和看法。漸漸地,他們“政見”相同的時候多了。“兩夫妻就應該互相擔當嘛,那時我在機關,成偉在學校上課,工作忙的時候互相體諒,在關鍵的時刻我們總會達成默契。”妻子何蓉告訴記者。
  幾年後,兒子出生了。曾成偉說,那時因為住房拆遷,母親帶著兩個弟弟住進了他家。當時妻子何蓉的妹妹在成都求學,也和他們住在一起。一大家子近十口人,擠在小套三的房子里,朝夕相處了兩年,卻從未因瑣碎小事拌嘴、紅臉,或打“肚皮官司”。
  2009年,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全國民族器樂大賽上,兒子曾河獲得了古琴項目青年組的銀獎。“我們從小就用琴聲來培養他,別看一個小小的古琴,裡面對中華傳統文化,包括家庭美德等都有很深的蘊意。”曾成偉十分自豪地告訴記者,就在上上周,兒子曾河在上海舉辦的音樂會門票已經賣到了400元一張。
  說起兒子曾河這個名字,其實是源自於夫妻兩人姓氏的諧音組合。對於兒子,曾成偉雖寄予厚望,但他卻認為,子女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,“德”育重於一切。他時常教育兒子,做人要正直和善良,與人相處不能讓別人吃虧。“我告訴他,首先要重視家庭傳統美德。”這種德,來自於家庭,體現在社會。
  幸福平淡而簡單
  一家三口聚在一起,父子共彈古琴、交流心得,成為這個古琴世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  由於家裡氛圍特別好,何蓉也愛上了古琴。“雖然只是愛好,但我喜歡在閑下來的時候彈琴給自己聽,越聽越高興。”何蓉說,彈琴陶冶了情操,使家庭氛圍更溫馨。
  每天早上6點,曾成偉父子倆都會坐在陽臺,在悠揚的琴聲中開始新的一天。
  古琴聲中,58歲的曾成偉愜意地面對工作,53歲的何蓉閑適地享受著退休的生活,26歲的曾河正在讀研究生,帶他的導師正是父親曾成偉。在教學中,曾成偉把兒子看作自己眾多學生中的一個,不特親也不特嚴。“父親常對我說,20好幾的大人了,如果自己都不自覺,還要父母監督才能做事,那也是成不了才的。正是家庭的溫馨,成為了我前進的動力。”兒子曾河說。
  多年習琴以及性格使然,曾成偉一家喜歡上了一種簡單的生活,彈彈琴、教教學生、再斫點琴,這三件事基本構成了家庭的全部,也成為了這個普通且溫馨的家庭最大的幸福源泉。
  林奶奶一家
  幸福密碼:
  孝之愛
  幸福感悟:
  百事孝為先,先把“孝”做到了,才能做百事——孫子林雙雲
  作為曾孫輩,我們都覺得擁有這樣一位高齡老人是全家人的福氣和驕傲——曾孫林忠福
  百歲老人
  五世同堂
  特寫:林雙雲會給奶奶做她喜歡吃的家常菜,“奶奶喜歡吃肥肉和白糖,炒菜的時候都會把肥瘦肉分開切,方便老人家食用。”吃完飯收拾完畢後,林雙雲會趁奶奶午睡時間,去菜市場買新鮮豬蹄,天天如此,就算颳風下雨也不例外。
  在雙新路轄區貝森路336號貝森園小區內,居住著一位108歲高齡的老奶奶林黃氏。雖然丈夫去世得早,但在90歲以前,林奶奶都獨自居住,生活完全自理。隨著年紀的增長,林奶奶現在跟隨孫子林雙雲一家居住。如今已108歲的林奶奶身體健康,五世同堂,子孫繞膝,安享著晚年。良好的家風也感染了社區內的鄰居們,大家都十分關心林奶奶一家人。
  林奶奶50歲的孫子林雙雲和妻子主要靠一些臨時性工作維持生計。自11年前搬進了貝森園小區,林奶奶就隨林雙雲一家三口居住。林奶奶高齡,因患白內障,眼睛視力迷糊,幾乎看不到東西,身邊不能離開人的照顧,全由林雙雲盡心照顧,料理家務。
  在記者眼中,親切、和睦是這個家庭給人最真摯的感受。林雙雲婆孫關係融洽,老人受到晚輩敬重和無微不至的照顧,這一家子在街坊鄰居中贏得良好的口碑。街道社區的街坊鄰居紛紛告訴記者,能夠與擁有長壽老人的孝順家庭成為鄰居,自己也沾上了福氣。
  林奶奶每天早上六點半到七點間起床,由於年歲大,不方便蹲廁所,林雙雲給奶奶買了痰盂桶、座便器等,大小便都是在痰盂桶里解決,每用完一次,痰盂桶里都會再次乾乾凈凈地裝著清水,房間內整齊敞亮。
  營養的早餐對老人是至關重要的,為此林雙雲每天都會變著法地給奶奶做:煮雞蛋、做麵條……林奶奶現在胃口很不錯,細嚼慢咽地吃著孫子做的可口早餐。早餐之後林雙雲陪著奶奶在房間鍛煉身體,扭扭腰,伸伸胳膊,手撐窗臺做著貌似俯卧撐的動作。陪著奶奶說話,聊家常,林奶奶的口齒很清楚,婆孫交談順暢,聽聲音完全感覺不到這是百歲老人。
  中午,林雙雲會給奶奶做她喜歡吃的家常菜,“奶奶喜歡吃肥肉和白糖,炒菜的時候都會把肥瘦肉分開切,方便老人家食用。”吃完飯收拾完畢後,林雙雲會趁奶奶午睡時間,去菜市場買新鮮豬蹄,天天如此,就算颳風下雨也不例外。天氣好時,林雙雲會將奶奶扶著走到外邊曬曬太陽,周圍鄰居見到奶奶也會主動過來招呼,親切地與奶奶聊天,林奶奶在孫兒的幫助下也能回應他人。
  晚餐後,林雙雲夫婦會陪著林奶奶坐在客廳看電視、聊天。到了八點半左右,妻子會用熱毛巾為奶奶擦拭身體,將林奶奶洗漱完了便扶上床休息。她告訴記者,照顧老人是自己的職責,只望著奶奶能每天開心、快樂。
  年復一年、日復一日,林雙雲夫妻倆都這樣服侍著奶奶,從無半點怨言與不快。如今已108歲的林奶奶精神狀態十分好。“作為曾孫輩,我們都覺得擁有這樣一位高齡老人是全家人的福氣和驕傲。”曾孫林忠福由於工作繁忙,但也會在空閑的時候買些吃的帶回來,陪林奶奶說說話。
  林雙雲一家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家庭美德,家庭和睦且溫馨。林雙雲說,百事孝為先,“我先把‘孝’做到了,才能做百事。”看著這溫馨幸福的一家,真心祝福林奶奶健康長壽。
  本報記者 侯初初 攝影 馬丁  (原標題:幸福家庭密碼 有愛才有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20hcdc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